重庆交通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构建全员化、全覆盖、全方位、全天候的安全教育模式,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。
构建安全教育全员化模式。一是健全考核机制,促进施教主体全员化。优化完善校园保卫机构,设立安全教育科,建立安全管理工作人员、心理咨询师、辅导员、班主任、思政课教师、宿舍管理员及班干部全员参与、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体系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进行学分制管理,建立责任追究机制。二是搭建多维平台,促进受教主体全员化。依托学生信息管理系统,在迎新系统中植入安全教育内容,开展入学前安全教育;将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,利用党组织生活会、班会、主题教育活动等开展课堂安全教育;依托校外专业化安全教育机构,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与现场演练活动。三是强化统筹兼顾,实现点面结合全员化。注重重点时段安全教育,在新生入学、法定节假日,学生实习实践和毕业生离校等关键节点,推送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;注重重点人员的关注教育,防止违反校纪校规较多的学生发生次生安全事故;注重对图书馆、教室、宿舍、实验室等重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教育,确保学生严格按照消防规定和实验操作规程开展教学实验活动。
构建安全教育全覆盖模式。一是分层分级推进,确保内容全覆盖。按照“实用简便、重点突出、分类分级”原则设计安全教育内容,涵盖了国家安全、消防安全、交通安全、食品安全、实验室安全、网络安全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,细分了需要了解、掌握和熟悉的类别,以便学生学习和掌握。二是着眼教育实效,确保方式全覆盖。安全教育关口前移,将《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》随录取通知书寄发新生及家长;军训期间开讲全校性安全教育课;每学期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涵盖安全防范、逃生演习、自卫自救等内容的安全演练;组织学生参加现场宣传、知识竞赛、征文演讲等安全宣传月活动;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安全知识考试。三是建立科学指标,确保评价全覆盖。建立安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,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效果评估,强化收集安全教育效果反馈,确保安全教育目标实现。
构建安全教育全方位模式。一是抓好主渠道,推进安全教育“进课堂”。在大一新生入学教育、军事训练、日常辅导员课、心理咨询课以及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等板块中,统筹设立20个课时的安全教育专题课程,由校内外安全教育专兼职人员讲授,切实加强对学生法制法规和安全教育,有效解决了安全教育零散性、随机性、碎片化的问题。二是夯实主阵地,推进安全教育“进教材”。编写出版了《大学生安全教育》《大学生安全理论与实践》等课堂安全教育教材;编写了通俗易懂、接地气的《安全知识手册》,以口袋书的方式印发每个学生。三是激发主体性,推进安全教育“进头脑”。进行“五个一”安全教育,即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宣传,每月对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总结,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知识影片展播或者宣传教育活动,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的安全知识竞赛,每年推出一台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安全教育晚会,真正使安全教育入脑入心。
构建安全教育全天候模式。一是强化预警防范。研发“互联网+大学安全教育移动学习”平台,包含“学习与考试系统、校园安全文化建设、学习过程管理”三个模块,通过学习与考试系统可导出全校学生安全教育学习大数据分析报告,切实掌握学生安全素质,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发生。密切关注校园网络舆情,及时收集带有倾向性的留言或意见,加强与学生网络互动和教育引导,系统建立舆论主阵地,力求对网络以及由网络引发的校园安全稳定事件早防范、早预警、早化解。二是强化氛围营造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及微博微信自媒体平台,采用公告、通报和温馨提示等载体发布近期安全动态、学生关注信息进展等信息,便于学生及时了解、引起关注和加强防范。创作安全系列微课500余门,采用视频、动画、图文、游戏交互、案例讲解等形式,覆盖讲解人身安全、财产安全、消防安全、交通安全、身心健康、突发事件应对、网络安全等24大类安全知识,使安全知识教育时时学习、处处学习成为可能。设置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“警情通报”等网络栏目,切实营造全体师生共创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。